西南交通大学龚正君教授应邀到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作者:熊维林 余波 时间:2025-05-16 点击数:

5月14日,西南交通大学龚正君教授受邀到我校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分为青年教师座谈会和学术专题讲座两部分,地理与环境学院200余名师生参与。

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龚教授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策略、学科特色凝练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大主题展开系统指导。通过解析基金评审要点、分享团队建设经验,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可操作的进阶路径。

在厚德楼246室,龚教授以《新污染物的光学识别及高效去除机制》为主题,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报告以四川典型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五项创新性研究成果:一是通过调节MOF辐射转换效率,实现聚苯乙烯纳米塑料粒径的快速判定,这对于精准评估纳米塑料污染具有关键意义;二是利用调节过氧化物酶活性位点的方式,实现PFOSs(全氟辛烷磺酸类物质)的快速检测,助力及时防控这类持久性污染物;三是基于激基复合物发光探针,进行高氯酸盐的比率荧光识别,为高氯酸盐检测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四是开展有机磷阻燃剂的光谱检测方法研究,以应对其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带来的监测挑战;五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催化发光OPFRs(有机磷阻燃剂 )多组分析别,提升复杂环境样本中该类物质的识别效率。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有效搭建了校际科研协作桥梁,为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龚教授通过详实生动的学术报告,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科研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环境领域的研究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从龚教授的报告中收获颇丰,对未来投身环境领域科研与实践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充足的动力。

龚正君,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担任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四川省轨道交通智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轨道交通工程污染防治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控制化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10余项。在Nat. Commun.,Environ. Sci. & Tech.,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担任Chinese Chem. Lett. Microchem. J.中国测试、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


Copyright ©2023 绵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