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此后数年过去,国家安全形势出现了新变化。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战略判断,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分析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一)从世界层面看,全球风险社会生成,国家安全正面对“风险综合体”的严峻挑战
全球风险社会的生成是一个复杂过程,有两个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全球化,二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的发展,各国不仅拥有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而且面临着共同威胁。在全球化时代,安全风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跨国界的“流动性”。信息化的发展让这种“流动性”进一步加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边界不再是国家安全的边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全球风险社会由此生成。
“联动性”是当前安全问题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今天的世界,安全已经同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宗教等问题密切相关,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国内国际相互影响。如此一来,各领域的安全风险因素也就随之相互传导、相互叠加甚至相互激荡升级,如果防范不及、管控失当,就会演变成各类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风险综合体”。从世界范围来看,单个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不再是单一的,安全问题的边界不再是清晰的,安全风险的影响也不再是完全可控的,而是呈现出更多不确定性。
(二)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安全压力的来源和安全问题出现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强起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综合国力的提升使我们维护国家安全拥有了空前雄厚的物质基础,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信心更加坚定,也让我们牢牢掌握了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快速发展也让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美国在《2022年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国定义为“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认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意愿也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除此之外,随着中国崛起,一个针对中国的“扩大的西方”正在形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中国崛起冲击了近代以来它们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改变了国际领导结构,它们对中国的制衡由此而来。其结果就是,中国国家安全压力的来源变了,面临的安全压力结构化了。
与此同时,安全问题出现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各领域的安全问题几乎同步出现。今天,我国已经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从过程上看,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存在一个显著区别:西方实行的是一种“串联式”的现代化,其发展过程是“依次发展”,即在200多年时间里逐次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各项发展任务的界限相对分明而又相互衔接;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的现代化,其发展过程是“同步发展”,即要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就使得我们要在上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尚未充分完成时,就不得不面对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相应地,我国面对的安全问题也不会“逐次出现”,而是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同步出现”。随着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我国发展也将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
(三)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层面看,我国的安全责任、安全领域和影响维护国家安全的因素出现了新变化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这个新的关系状态意味着:第一,中国维护安全的国际责任在上升。世界依赖中国,不仅依赖中国的经济和市场,也依赖中国维护国际安全的努力。事实证明,在世界各国命运与共的今天,维护国际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第二,新的安全领域开始出现。比如,随着中国“走出去”进程的加快和开放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一个“海外中国”出现了。如何有效维护我们日益增长的海外权益以及海外中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命题。第三,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所产生的国际影响,正成为影响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因素。作为发展中大国,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充分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国际影响并有相应的预案,特别是在我们已经深度融入整个世界且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更应如此。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尤其是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但“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