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天团”进校园 新区学子共赴科学之旅

作者: 时间:2025-06-06 点击数:

近日,新区举办的“科技活动周——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新区校园掀起了一股科学热浪,来自航空航天、自然科学、化学与材料等领域的四位专家学者化身“科学引路人”,带着专业积淀走进学校课堂,与云泉路学校、博雅学校、科艺小学、科新英才小学的千余名学子,开展了一场科学与未来的对话,将前沿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科普养料”,让科教资源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为学生们铺就一条通往科学殿堂的启蒙之路。

云泉路学校

在云泉路学校的报告厅内,绵阳师范学院余波教授以十二年环保科研经验为基石,为三年级学生开启了“水污染与健康”的探索之旅。这位四川省生态环境科普专家通过自主研发的科普课程,将复杂的污水处理技术拆解成孩子们能理解的趣味实验,让200名小听众在“看得见的水世界”中,建立起水资源保护与生命健康的直观联系。“环保意识的培育需要具象化载体。”余波在课后表示,希望通过这类实践性科普,在孩子心中种下守护绿水青山的种子。

博雅学校

在博雅学校的阶梯教室,刘高川研究员的“认识飞机”讲座为400名初中生打开认知苍穹的窗口。这位曾在解放军总装备部深耕航空理论16年的专家,将空气动力学原理与飞机研发故事巧妙融合,用“大国重器”背后的技术突破诠释科技创新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同时,他还通过退役后创业及在企业任职技术总监的跨界视角,向青少年展示航空航天事业中基础研究、工程实践与产业转化的协同创新生态。

科艺小学

西南科技大学赵杨副教授为科艺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了“神奇富勒烯-从宇宙星辰到诺贝尔奖”科普课程,巧妙串联起宇宙星辰、诺贝尔奖实验室与日常生活。作为碳纳米材料、含能材料、分析化学等领域的专家,以及《EnergeticMaterialsFrontiers》期刊责任编辑,赵杨副教授通过富勒烯分子结构模型,将晦涩的学术论文变成了解锁科学之谜的密钥,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去了解“纳米足球”材料的科学原理。

科新英才小学

在科新英才小学,西南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副院长王山林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材料科学的启蒙课。这位拥有20余项专利的学者,以超润湿材料研发为切入点,展示了实验室成果如何转化为防水面料等民生产品。作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负责人,王山林更注重在知识传授中植入科学伦理,引导孩子们思考创新的社会责任,培育孩子们的科技价值观。

四场讲座如同四把钥匙

开启了新区青少年认知科学的不同维度

从微观粒子到浩瀚苍穹,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这种“科学家-教育家”双角色联动的科普模式,构建起多维立体的科学素养培育体系,既发挥了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又精准对接了“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对优质科学教育的需求。未来,新区还将开展更多科普活动,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Copyright ©2023 绵阳师范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